随着2024年步入尾声,中国中央政府已开始为2025年的经济工作制定方针和政策导向。12月9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,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,并首次提出“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”,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,促进经济稳定增长。这一系列政策调整,不仅为宏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激光产业等高科技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
近年来,中国制造业加速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装备转型,激光加工设备作为“新质生产力”的代表,在航空航天、汽车制造、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。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,激光加工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拓展,从传统的激光切割、焊接、打标,发展到激光增材制造、微纳加工、检测等前沿技术,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。
在即将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中,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领作用。会议指出,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,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。这一政策导向,无疑为激光产业等高科技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。
值得注意的是,本次会议还首次提出了“适度宽松”的货币政策,并充实完善了政策工具箱,以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。这意味着,政府将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,通过加大政策力度和针对性,来提振市场信心,促进经济增长。对于激光产业而言,这将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,拓宽融资渠道,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。
此外,会议还特别提到了要支持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、先进制造业、小微企业等领域。这些领域正是激光产业的主要应用场景和潜在市场。随着政策支持的加强,激光产业有望在这些领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发展。
从下游行业来看,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提速也将为激光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。工信部编制的《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》涉及27个重点行业,其中多个行业都明确提到了对激光设备和激光工艺的需求。这表明,随着下游行业对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增加,激光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。
综上所述,2025年的中国经济政策新导向为激光产业带来发展的新机遇。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下,以及针对制造业推出的大规模设备更新支持政策扶持下,激光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高潮。同时,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和下游行业的加速转型,激光产业将在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制造、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。